廢水處理中水處理藥劑(絮凝劑)
時間:2022-02-25 13:55:49
來源:
瀏覽|:338次
廢水處理中水處理藥劑(絮凝劑)
絮凝池的作用是使混凝劑加入原水中后,與水體充分混合,水中的大部分膠體雜質失去穩定,脫穩的膠體顆粒在絮凝池中相互碰撞、凝聚形成可以用沉淀方法去除的絮體。

水處理劑絮凝劑反應條件
絮體長大過程是微小顆粒接觸與碰撞的過程。絮凝效果的好壞取決于下面兩個因素:①混凝劑水解后產生的高分子絡合物形成吸附架橋的聯結能力,這是由混凝劑的性質決定的;②微小顆粒碰撞的幾率和如何控制它們進行合理的有效碰撞。水處理工程學科認為,要想增加碰撞幾率就須增加速度梯度,增加速度梯度就須增加水體的能耗,也就是增加絮凝池的流速,一方面,如果在絮凝中顆粒凝聚長大得過快會出現兩個問題:①絮體長得過快其強度則減弱,在流動過程中遇到強的剪切就會使吸附架橋被剪斷,被剪斷的吸附架橋很難再連續起來,所以絮凝過程也是速度受限過程,隨著絮體的長大,水流速度應不斷減少,使已形成的絮體不易被打碎;②一些絮體過快的長大會使水中絮體比表面積急劇減少,一些反應不完善的小顆粒失去了反應條件,這些小顆粒與大顆粒碰撞幾率急劇減少,很難再長大起來,這些顆粒不僅不能為沉淀池所截留,也很難為濾池截留。

水處理劑絮凝劑投加要求
在投加混凝劑的反應前期,要盡可能增加藥劑與污水碰觸的機會,加大攪拌或流速。依靠水流與折板碰撞及水流在折板間多次轉折提高速度,使水中顆粒碰撞機會增加,使絮體凝聚。而到反應后期,為使速度梯度減小,可以得到較好的絮凝、沉淀效果。
絮凝劑PAC與PAM加藥裝置
構成加藥裝置的主要設備是:溶藥罐、儲藥罐、加藥攪拌器、加藥泵與計量等設備。
PAC配制方法及用量
配制時無特殊要求,配制溶液的重量比濃度一般為10-20%,應用時的投加量一般在200-300PPM
左右(每升水中加入200-300mg的PAC)。其加藥泵流量計中的設定值計算,參見下面計算PAM加
藥量的方法。
PAM配制方法及用量
配制方法 pAM的使用形態為0.1%-0.2%水溶液,用自來水配制,配置時須注意的是一定要將PAM均勻、分散的落在不斷攪拌的水中,并且要確保入水時都是分散的單獨顆粒,不形成團,不然,一旦形成大的顆粒團便很難繼續溶解了,形成了水包藥的大顆粒團。配制時要充分攪拌,使其溶解。配成的溶液容易水解,應在當天用完。

絮凝劑加入量
污水或污泥中加入PAM后要有效混合,混合的時間一般在10-30秒或者2分鐘左右。PAM的具體使用量與污水或污泥中的膠體、懸浮物的濃度、性質及處理設備等都有很大的關系,處理污水時的用量一般在3-10PPM之內,既每噸水加入3-10克,處理污泥時的用量要多一些,其用量都要通過大量實驗取得。根據用量濃度(PPM1欲投加聚丙烯酰胺濃度)和進水流量(t/h)及所配置好的聚丙烯酰胺溶液濃度(PPM2配制的聚丙烯酰胺濃度),可求出加藥泵流量計上的顯示數值(LPM);蘇州昊諾可以為客戶來樣選擇污水用量測試。
